老家的小村庄,近10来年陆续建起了楼房。但有个现象,就是村庄的门楼一直没动过位置,即使是村庄范围在扩容,新建楼房也会以门楼为中心线向左右或向后扩展。

建筑是文化的符号,是历史的沉淀和记忆。但在城市发展中却不能如此做法,可能是因为地实在太少了,特别是城市核心地带中可用的建设用地,所以只能拆。

但拆是最好的办法吗?拆掉了历史、拆掉了文化,所有过往记忆只能出现在老人们口中短短的几句话话。

北京城的城墙和门楼,或许是最令人惋惜的拆除行为。在那个年代,大破或许寓意着大立,有其正当性。但…事实是可惜了,因为我还没亲眼看到。